1. 对量化研究的迷思
近几个月都在某公募基金的指数量化部实习,由于我司是大买方(脸红)的缘故,因此每周都有几次机会去旁听各家券商或期货公司金融工程研究员的路演,其中有些很出色的研究员,研究结论全面,逻辑严密;也有一些,其研究并没有数据支持,表述的时候模棱两可,被我司部门老大吊打得很惨。
偶尔和我的实习导师(指数量化部某基金经理)聊天,谈到交易哲学,我的导师,从中金所研究员到现在一线公募量化基金经理,一直打拼在投研最前线。在他的口述下我可以感受到,作为一名长期沉浸于投研一线、拥有十多年投研经验的业内大佬,他对交易的迷思并不比我们这些交易菜鸟少。
我自己,从读研以来,一直在做关于量化投资方面的研究,也一直在二级市场做交易。直到今天,很不幸的说一句:在投资(或投机)领域里,我无法说服自己,数量化方法比起其他方法更具有明显的优势。或者从某些方面来说,量化研究比起其他方法诸如基本面技术面等,有一定突出的地方(比如程序化交易可以克服人性之类的),但是从最终结果(即盈亏)来看,我个人感觉,量化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
就以股票市场为例,做交易,无论是什么研究方法,无非两件事:选标的 + 择时入场。
选标的,就好比捕捉人的偏好,人的偏好一旦形成,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比如我从小到大都很喜欢吃酸菜鱼)。因此大多数选股策略和风格轮动模型在一定周期内是有效的(比如2013年的小创创和今年的大象们)。
择时,就好比捕捉人的情绪,人的情绪,喜怒无常,因此大多数择时模型,尤其是那些过于复杂的模型,注定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参与市场交易的主体,终究是人,用模型来度量人的情绪,这件事本身就让我无法释怀,试图用模型模式化人的行为,是否可行?
比如我最近做的一个课题:以上证50ETF期权构建一系列指标对现货进行择时(本文章的题图就是各指标的输出结果)。是根据兴业证券的“水晶球”系列研报来做的,有兴趣的朋友请戳:兴业证券金融工程研究
按道理,期权市场里的都是“聪明钱”。如果现货市场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话,期权市场都会提前反映,根据这个逻辑来构建一套短期择时打分模型。然而结果显示,这个打分择时模型并没有什么___用。判断正确率大约为54%——比起抛硬币好一点。
2. 数量化方法用武之地——我的一点见解
那么,按照上文所述,数量化研究真的一点作用也没有吗?倒也未必,但是我个人觉得,假如要用量化的方法来研究金融市场,其逻辑一定要是清晰的、易懂的、可解释的。我想了一下,能比较靠谱地用上数量化研究的地方大概有如下几个(撇除高频交易,因为我不熟……):
接下来逐个方面解释一下。
期权这个衍生品之所以能用量化的手段去研究,是因为,期权研究涉及太多的参数,最简单的欧式期权也涉及到标的资产、行权价、利率、到期时间、红利率、波动率六个参数,更别说其他复杂的Exotic Option了。而且,在期权交易这个层面上,量化方法很好地帮助期权交易员进行业绩归因。
例子:期权波动率交易的风险分析。
假设期权存续期间红利率为零,那么期权的价格f就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在做期权交易的时候,主要是S、T、r、σ四个变量导致期权价格f的变化,因此,假如对上式四个变量进行泰勒展开,则得出如下公式:
那么期权价格的变动,就可以分解为如下四个因素的变动(假设存续期间利率不变,忽略误差项):
上述泰勒展开式是波动率交易的基础。关于波动率交易,中信证券曾经写过一篇研报论述(见下图)。通过泰勒展开分析跨式组合的单个希腊字幕在整个组合中的盈亏变化,有兴趣的各位可自行百度。
套利之所以用得上量化手段,是由于:(1)自从上证50ETF期权上来之后,现货、ETF、期货、期权四个市场的互动越来越多,套利呈现出多维度的方向发展,靠人手来下单显然不现实。 (2)套利其实只追求一个字:快!用上程序化手段那是自然而然的了。(在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万德的数据抓取速度……真是呵呵哒。)
比方说,一个几百亿的资产组合,包括债券股票结构化产品衍生品等等等等,要计算它的久期啊凸度的进行压力测试啊分析持仓结构啊之类的,总不能用手算吧?
现在很流行一种做法是,很多公司喜欢对高频数据做数据挖掘,然后从中找出某些规律去指导操作。说实话我并不认为这是可行的,因为,任何策略,我觉得最起码要符合金融学的直觉(英文应该是Financial Intuition吧?)。比如套利的理论依据:一价定律,就很好懂,简单中包含了整个金融学学科的哲学,往往越是简单的东西越具有生命力。从数据挖掘得出来的规律,并没有实质的理论去支撑,能长久吗?我不知道。
3. 我对分析的一点看法
其实,所有的分析方法, 都只是一个后视镜而已。
没有人能知道未来到底会怎样,不管你用什么分析方法。那么,分析的意义到底在哪?我觉得,分析的本质,就是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分类并找出其边界条件,当达到某个边界条件的时候则进行相应的操作(买入或卖出)。
缠论里面有一个话我觉得说得很好:所有能影响价格走势的东西都只是分力,而价格走势就是众多分力汇聚而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企图去对某个分力进行分析进而预测走势,是徒劳的。
无论用什么分析方法,不预测,只跟随,谢谢。
———————— 来用你懂的功夫 / 给你创造一个奖 ————————
开通专栏不过一周的时间,关注人的数量快要上200了,我看了一下,其中不乏知乎上的交易高手,令我有点受宠若惊。
有朋友私信问我关于交易的事情,我并不是什么高手,我从没买过牛股,我胆小如鼠,从不敢重仓,我每次的盈利也不多,但是近来已经没有出现过失控的亏损,或许胆小一点会令自己在这个市场的生存时间久一点吧。
以后这里会记录下我做交易和做量化研究的一点心得,当然偶尔也会发一些关于我学习缠论的笔记。各位喜欢的话就点个赞,多交流,来知乎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认识更多的高手。
最后祝各位2016年新年快乐,投资顺利。
冼尼玛
2016/01/01
=========== 交易员崛起 · 专栏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