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多图,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本着“绝交的最快方法是推荐股票”的原则,文中个股均经过羞羞的处理。)
————————夜幕在转动 / 这刻身心早应该放空————————
在这几年的交易生涯里,我试过好几个交易模型。最终,我以缠论作为交易系统来指导我的操作。
说起缠论,相信我国股民90%都听过这个名字——缠中说禅。
1. 我对缠论的一点看法
缠中说禅,我国资本市场一代奇人,写博客、教炒股、打汉奸、解论语、论大势。他留下的“教你炒股票108课”被多少股民奉为圣经……然后这个时候就会有另一帮人跳出来大喊缠中说禅这个史上第一大骗子!什么缠论!都™是抄袭的!全是瞎说套套逻辑!接着两帮人先是口角继而动武……
其实,盲目崇拜,抑或是全盘否定,本质上都是钻牛角尖而已。
交易这项工作,本身就容易钻牛角尖,容易被市场的波动牵着走。再加上,缠论这种用上迭代方法的技术分析十分绕。初学者求助于缠论希望以禅(分析手段)破缠(价格走势),却被理论缠着无法自拔。经常在论坛上看到有人问:这个K线分型怎么画?这笔画得对不对?这根K线算不算底分型?相当一部分人,学缠论的时候,不自觉地陷进分型、笔、线段、极小级别等细节枝末中。
举个例子,请看下图,创业板的某次新股,5分钟图:
涨停前的下跌笔,有买点吗?看不出来吧?把走势分解一下,再对应笔的看看一分钟图:
有买点吗?好像有,又好像没有。假如你把图放在某论坛上寻求解答,结果一定是各种各样的回答:小级别转大级别……这里是1分钟以下级别的背驰……这是1分钟的盘整背驰……走势终完美……中枢完成后强力回拉……
然后你根本不知道听谁的,于是你觉得,一定是自己的学习还不够深入、还不够仔细,于是在看了10遍原文的基础上再看十遍,结果还是找不到答案,甚至对文中的某些字句更加困惑了。然后你十分懊恼:为什么会这样?这个理论不是应该无法推翻的吗?不是应该可以彻底解释市场的吗?然后带着怀疑的心态继续操作,毫无疑问的亏钱,然后再看课程——无解——操作——亏钱……不断循环。
其实,缠论,他仅仅是一个交易系统,而已。同样是两条均线,有人可以用之赚钱,有人不能,你能说,均线是骗人的吗?显然不能,均线只是一个指标。同样的,缠论,它仅仅是一个交易系统,交易系统,并没有对与错,只有适不适合自己。
没必要将一个交易系统捧上神坛,也没必要全盘否定一个交易系统。交易这件事,最怕就是一根筋。
那上面这幅图,到底有没有买点?我的回答是:我不知道。
什么? 不知道?你不是说你用缠论吗?你居然不知道?
资本市场,变幻莫测,我不知道的事情多了去了。缠论,我也并非百分百懂。但是,做交易,并不是要去搞懂市场上所有事情,而是应该把握自己可以把握的事情。搞不懂,那就不看呗,找一些自己能看懂的走势,有把握再做。现在A股市场2800+只个股,难道就找不到一只能稍微看懂的?
2. 交易到底怎么做——附上我的交易系统
其实,如何做好交易,缠中说禅中有一篇博客的题目已经说了:《G股是G点,大牛不用套!》——“大牛(市)”才能不用套,那么平时呢?平时就应该,带套操作。这里的“套”,就是安全措施:资金管理、仓位控制、止盈止损等等,这恰恰是很多缠迷忽略的一点。
其实做交易,很简单,只需要找到一个交易系统F(X),它的期望收益E(F(X))>0,然后不断操作,令交易次数n趋于无穷大,长期下来,单靠复利效应,足以立足于这个市场。而我,只是碰巧找到的F(X)是缠论而已。
为什么说缠论适合我,是基于我自己的操作风格而定的:
既然如此,那么我的操作风格就可以概括为:在不做左侧交易的前提下尽量买到成本低的货。
其实就是第二类买点。
基于第二类买(卖)点,就可以得出一个简单易用的交易策略(这里假设各位都会画笔和线段):任何破坏笔(在次级别来看就是线段)之后的笔(在次级别来看就是线段)回抽不创新低,买入。
那什么时候卖?三种情况:
就以最近我操作的个股为例子:
当然,交易系统,也总会有扑街的时候,交易并没有圣杯,扑街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重要的是要总结出扑街的原因。(……扑街的图就不贴了……太丢人……)
写了这么多,并不是说,缠论就是好的。我想说明的是:缠论仅仅是众多交易系统中的一个,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交易系统并没有对与错之分,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才是最好的。
结尾,闲聊一点别的。
最近我实习呆的地方,我所在部门的老大问我为什么不把缠论用量化的形式跑出来。我说了一大堆理由,其实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我懒……
喔对了,下一篇卷首语,说一下量化交易。
冼尼玛
2015/12/29
=========== 交易员崛起 · 专栏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