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思考一篇卷首语怎么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一个还在苦逼找工作中、随时都有可能离开金融圈、离开量化界的人来说,敲键盘的时候,感觉就像跟自己兴趣告别时的遗书一样。

不过,“万事开头难”这句话,好像不太适用于炒股这件事情上——起码对于新股民来说好像不太适用。

自从我2010年到某券商营业部开户以来,已经是第五个年头。我还记得我第一只买的个股,叫中联重科。对于一个新股民来说,比如我,当时打开交易软件,红红绿绿,感觉每天都是机会啊。然后我迎来了我生命中第一次大亏,在顶部买了中核钛白(那时候叫*ST钛白)和大元股份,短短一个月我亏了50%,虽然本金不多,但是打击严重。那一年是2011年。

然后我开始买了很多有关交易的书来看,第一本买的关于交易的书叫《股市操练大全》,现在还在我的书柜里,很久没翻了。

这时候,认识了很多指标啊,什么MACD,KDJ,OBV……还有财报上的各种指标,ROE,现金流,净利润……看了各种各样的书,听了众多大师的股谚金句,有些似是而非,有些自相矛盾。不过感觉很充实,好像身上多了很多装备,随时都可以回去股市,打怪升级了。这一年是2012年,我辞职了。

后来,我发现,身上很多装备都并没有什么___用。很多方法,一用到市场上马上蒙逼。什么金叉买入死叉卖出,简直废话啊。不断地亏钱,一直在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信心继续做交易。这一年是2013年,刚考上研。

我的专业方向是金融工程,读研期间,一直在研究量化投资。一开始接触的时候,我擦,高大上啊!机器学习,SVM,HURST指数,多因子选股。以前那些什么技术分析在这些高大上的模型面前简直就是小米加步枪都不如啊!于是拼命的看各家券商的研报,跑模型。后来发现,一跑回测,都是大神,一跑实盘,又蒙逼了。绕了一圈,我擦,又回到原地。这一年是2014年,开始听到别人叫我师兄了。

直到今年年底,也就是现在。我操作着一笔不少不大的资金,每周都看着对账单与走势图复盘,总结自己每周的操作。我开始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它不完美,偶尔会出错。但是我在做交易的时候,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和。

很多技术指标我都不再用了,很多基本面分析我都不再看了, 很多消息面我都不再听了,我相信,大道至简。

现在我的交易软件,是最简单的通达信,我看的图,就是只带MACD的K线图,没有多余的技术指标,就像这样:

我不会再因为大跌而心惊胆跳,因为我知道,跌多了,买点就在眼前;我不会再因为大涨而手舞足蹈,因为我知道,涨多了,卖点就等着你。

渐渐地,我开始盈利,不多,每次就一点点。但是我确信,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我慢慢意识到,交易系统就像人,它不可能完美。没有人能知道这个市场所有的事,我要做的,就是把握自己能把握的,然后尽量把这个游戏玩好。

回到最初的问题:当我们在谈交易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证券市场就是一个由金融构成的生态系统,一图一世界。在这里,每个交易者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
同一张图,同一只牛股。
你可以从估值等基本面找到暴涨的理由;
你可以从技术面看出它具有大级别买点;
你可以从软件中看到它在涨之前有大量资金买入;
你也可以从消息中提前得知它暴涨的原因;
……
依靠估值,并且具有坚韧的耐心的人,相信价值投资。
有门路,有资源的人,相信内幕消息。
什么都没有的人,对于他来说,图表就是这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
证券市场,成王败寇,无论用什么方法,能赚钱,就是赢家。

只是在学习和使用某一种方法的时候,一定要究其本质。
价值投资、量化、消息……你能赚钱,依靠的是什么?你相信的是什么?
做交易,就是学做人。

假如你问我,我会说。

我相信人性贪嗔痴疑慢千年不变,
我相信走势终完美。

走势终完美,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不是很耳熟?

没错,我用的交易系统,就是缠论。

(待续)


冼尼玛

2015/12/28



=========== 交易员崛起 · 专栏目录 ===========

交易员崛起 · 专栏目录